作品简介:
端鼓腔是微山湖渔民在生产、生活中祈祷祭祀、追溯历史、祝寿祈福、喜庆丰收的礼仪习俗。演出端鼓腔时,会场布置色彩鲜艳、富丽堂煌。场外,旗竿上神幡高挂,里面悬挂各种神像,并装饰有剪纸图案。端鼓腔有说有唱,边唱边舞,以唱为主。演唱时,艺人一手端鼓,一手用细竹签击打;有时晃动鼓把,靠环圈相撞发出乐声。演唱形式有对唱、合唱。对唱一般以男女对唱为主要形式\合唱一般是一领众合。具体分五个环节:(一)布坛,(二)展鼓开坛,(三)请神,(四)朝神祭奠,(五)拜坛送神。演员们在祭祀时还即兴表演舞蹈、杂技、武术等。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它是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歌舞的综合性艺术它承载着湖区许多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独具水乡风格,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见证,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端鼓腔是微山湖区渔民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同时,微山湖区文化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沉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湖区发展变化和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12月30日, 微山湖“端公腔(端鼓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2011年5月23日,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